太原科大失眠抑郁专科 科大电话:0351-6999992
太原科大失眠抑郁专科
失眠抑郁研究中心
精神卫生研究中心

您当前的位置:太原科大失眠抑郁专科 > 多动症 > 当孩子活力满满,怎么区分是好动使然,还是多动症作祟需干预

当孩子活力满满,怎么区分是好动使然,还是多动症作祟需干预

来源:太原科大失眠抑郁专科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4-12 09:02:16

  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他们往往展现出充沛的活力,这是童年的美好特征。但家长们常常困惑:孩子一刻不停歇的活跃,到底是单纯好动,还是多动症的迹象,需要专业干预?精准区分二者,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。

当孩子活力满满,怎么区分是好动使然,还是多动症作祟需干预

  一、行为表现的差异:动静之间见真章

  1.好动孩子:目标导向的活跃

  好动的孩子虽然活泼,但他们的行为通常具有明确目的。在游戏时间,比如玩搭建积木的游戏,他们会专注投入,一心想着搭建出心中理想的造型,哪怕过程中会有动作幅度较大的取积木、交流讨论等行为,可视线始终围绕着积木,心思也都在如何搭建上。课堂上,当老师讲解有趣的故事,他们能安静听讲,眼神专注跟随老师,只是课间休息时,会和小伙伴们尽情奔跑玩耍,释放积攒的精力。这种活跃是基于对活动的兴趣,有始有终,能在合适的情境下控制自己的行为。

  2.多动症孩子:不受控的多动

  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则缺乏这种目的性与自控力。在同样的积木游戏中,他们可能刚拿起一块积木,就被旁边的玩具吸引,注意力瞬间转移,不断切换手中的物品,很难完整搭建出任何造型。课堂上,更是坐不住,小动作频繁,一会儿摆弄文具,一会儿和周围同学讲话,甚至擅自离开座位,完全无法集中精力听讲。即使在相对安静的环境,如看动画片时,也难以长时间专注,可能看几分钟就开始扭动身体、四处张望,行为似乎不受大脑控制,表现出过度且无序的多动。

  二、注意力集中程度:专注时长定乾坤

  1.好动孩子:可调节的专注

  好动的孩子在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时,能展现出良好的注意力集中能力。例如看喜欢的绘本,他们可以沉浸其中十几分钟甚至更久,仔细观察画面细节,认真听家长讲述故事内容,遇到疑问还会主动提问。玩拼图游戏时,也能耐心尝试不同组合,直至完成拼图。虽然在一些日常场景中他们活力四射,但一旦进入感兴趣的活动,就能迅速安静下来,专注投入,并且随着年龄增长,这种专注能力会逐渐提升,在需要安静的场合,能较好地控制自己。

  2.多动症孩子:难以聚焦的涣散

  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问题较为突出,很难在任何活动中保持长时间专注。无论是学习、游戏还是其他日常事务,他们都容易分心。做作业时,写几个字就开始走神,一会儿被窗外的鸟叫声吸引,一会儿又被房间里的小物件勾起好奇心,作业常常拖拖拉拉,错误百出。即使是玩平时看似喜欢的游戏,也会很快失去兴趣,频繁更换游戏内容,无法持续投入,注意力像断了线的风筝,飘忽不定,难以聚焦在一件事情上,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。

  三、行为发生场景:全面观察明真相

  1.好动孩子:情境适配的活力

  好动孩子的活跃行为会根据不同场景有所调整。在图书馆、电影院等需要安静的场所,他们能意识到环境要求,虽然可能有些许不自在,但基本能克制自己,保持相对安静。比如在图书馆看书,即使内心兴奋,也会压低声音交流,走路脚步放轻。在学校集会等正式场合,也能在老师提醒下,短暂控制自己的行为,表现出符合场景要求的状态,不会给他人造成明显困扰。

  2.多动症孩子:无视情境的多动

  多动症孩子则不太受场景限制,在各种场合都难以控制自己的多动行为。在图书馆,他们可能大声喧哗、随意跑动,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;课堂上,老师多次提醒后,仍无法长时间安静端坐,继续做小动作、干扰同学。即使身处陌生、严肃的环境,如参加重要聚会,他们也难以收敛行为,依旧我行我素,这种不分场合的多动,对他们融入集体生活、适应社会环境造成很大阻碍。

  当孩子活力满满时,家长需从行为表现、注意力集中程度和行为发生场景等多方面细致观察。若难以判断,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,通过科学评估,准确区分好动与多动症,为孩子提供恰当引导与必要干预,助力孩子健康成长。

太原科大专注失眠抑郁

太原科大专注失眠抑郁健康热线:0351-6999992 |

太原科大专注失眠抑郁地址:太原市府西街54号(煤炭大厦西侧)

Copyright 版权所有 太原科大专注失眠抑郁 | [网站地图]